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 (第20/25页)
殿前司都指挥使杨惟忠,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王源,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刘光世,而后是兵部尚书杨守业,吏部尚书郑怀远,礼部尚书翁书杰,工部尚书刘文静,户部尚书何竞亭,刑部尚书李刚等六部尚书,再往后便是一众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散骑常侍,翰林院学士以及司封,司勋,考功,度支等二十四司侍郎等等大员。 1 武将这边却是几乎没人,稀稀拉拉仅有数人在堂,却是临安巡检司所辖四门巡检衙门的几位巡检史,巡检衙门负责京畿地区的捕盗缉匪治安维持,责权重大,巡检使却仅列四品,典型的职重位卑,远远站在大殿入口处。 自宋太祖h袍加身开国以来,便是汲取汉唐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以致拥兵Za0F的教训,着力消减武将权柄,采用文臣治武的政策,将大宋军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确保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掌控,不至于军权旁落。枢密院负责掌管兵符,凭此派遣兵马,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合称三衙,统领天下禁军,没有兵符却无权调派一兵一卒,兵部统领厢军,乡兵等杂牌军队,负责筑城修路粮草供应等庶务。 枢密使一般由丞相兼任,三衙的三位都指挥使和兵部尚书也都是文臣,至于能亲自上阵领兵的武将,诸如,左右卫上将军,膘骑将军,左右金吾卫将军等等,都是高俸禄的虚职,不但没有实权,品阶更是低到惊人的五品,连四品朝臣都不算,早朝的资格都没有。这些大将军平日里就只能拿着五倍于丞相的俸禄窝在十六卫无所事事,连军营都不能去,一旦遇到战事,才能临时被授予实权,率军出战。战事结束之后,军卒回营,将军回家,继续兵不识将,将无常兵的局面,此举虽然彻底结束了军队将领拥兵乱政的可能X,但是也造成了大宋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